些工作,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以及它对于学术界、乃至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等等。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想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毕竟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之后,学术领域的发展已经从野蛮生长走向了分门别类的细化,搞电化学方向地不一定了解物理化学方向的研究,而生物化学方向的学者,甚至不一定能读懂前两个方向的论文。
就这一点而言,任何学科其实都是一样的。
在这场报告会中,陆舟没有用太难懂的公式去阐述自己的论点,只是讲述了自己在研究hcs-2材料时碰到的问题,以及对一些异常现象的思考。
虽然没有用到激情洋溢的语言,但现场的听众们却听的格外投入。
一方面是出于对诺奖大佬的尊敬。
至于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这位诺奖大佬知识量储备的折服……
很多人穷其一生,也只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到精通。
而在此基础上做出一点小小的进步,那便不算是辜负身为一名学者的使命。
事实上,现代科学也正是在这点滴的积累中进步的。
然而,这个规则仅仅只是适用于一般人。
对于他而言,无论是电化学的理论工作还是深入到应用中的锂硫电池,这些原本需要许多人去解决的难题,似乎都被他一个人解决了……
很快,演讲进入了尾声,陆舟停顿了半秒,简短地做了收尾。
“……我记得很久以前曾听过一句话,当你在一个领域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过之后,你便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因为对于你而言,你已经知道哪些尝试注定是错的。”
“而在我看来,数学工具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让我们可以绕过固有的经验,站在上帝的角度去思考那些我们所不了解的现象。”
“科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