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他们所在的地方,车队缓缓停下,一辆中巴车的门打开,下来一个秘书模样的年轻人,接着又下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头发已经花白,但是不胖不瘦,看上去很精神。
这个老人,余庆阳认识,经常在电视上看到。
老人热情的和济州市的领导一一握手,嘴里批评着济州市领导的形式主义。
“你是华禹的余庆阳?哈哈!劳烦小余同志过来接我这个老头子!实在是不敢当啊!”老人也认识余庆阳,握着他的手亲切的说道。
“您老说笑了,如果您老能经常来华禹指导工作,我天天站在省政府门口接您也乐意!”余庆阳笑道。
“哦?呵呵!小余同志这是邀请我去华禹参观学习啊!”
“领导开玩笑了!是去参观指导工作。
我们还是小学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希望能经常得到领导的教导!”余庆阳笑着回答道。
“哈哈!你这个小余同志,很会说话嘛!
不过你这个态度很好!
在改革开放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小学生,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老人大笑着点头说道。
领导就是领导,一句话就把问题上升了一个高度。
“就凭你这句话,你们华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就不虚!
我一定会去华禹看看的!”老人郑重承诺道。
客套了几句之后,老人上车,把张华和余庆阳叫到车上。
这让余庆阳有些受宠若惊,他只是来打酱油的,没想抢济州领导的风头。
“近两年,济州发展的势头不错!这里面离不开小张的功劳,也离不开你小余的功劳!”在车上老人说了一句肯定的话。
可见领导心里都有一杆秤,一面镜子。
很多事虽然不说,不评价,但是不代表人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