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太年轻啊。他摸摸头。“这事怪我,孤陋寡闻,没想到徐氏实力这么强。”
郭嘉也很惭愧。驱逐徐璆这件事与他无关,但他没能关注到徐姓在徐州的影响力,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却是失职。不过话又说回来,眼下这形势,派大量细作进入徐州也不合适啊。
“就算没有徐璆这件事,将军在汝南做的这些事也会让朱太尉心生不满。朱太尉虽然出身寒门,也不以学问名世,但是他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崇尚名节,他本人也是因为孝道为人所知,以名士自居。你对名士不敬,他岂能满意?现在河北形势不明,他不得不倚重于你,一旦河北形势明朗,袁绍向朝廷臣服,朱太尉会立刻将你逐出汝南,选一边郡做太守,为国戍边去。”
孙策眨眨眼睛,忍不住笑出声来。张纮说得没错,朱儁十有八九是这个想法。怪不得迟迟没有动静来,原本他压根儿就不喜欢我啊。这老人家还真是固执呢。这么一说,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看不上尹端了。当年他可是为了替尹端脱罪出过大力的,后来却和尹端没什么来往,大概是觉得举荐之恩已报,两不相欠,也就没必要和尹端这个武夫多来往了。
不能说郭嘉对朱儁一点不了解,但他毕竟才二十出头,又野心勃勃,一心要建功立业。对名节这种事,他是不太在意的。可朱儁不同,他年近花甲,虽然没能成为党人,但他年轻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崇尚名节,对道义和规矩的敬畏不是他们这些年轻人能够理解的。张纮人到中年,又经历过党议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对朱儁心理的把握自然比郭嘉更准确。
这就是代沟。
“不过将军也不必担心,袁绍是不会向朝廷臣服的。袁家经营了上百年,异心已萌,一心以为代汉者非袁莫属,袁绍养名二十年,为的就是今日,他怎么可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张纮说着,脸上的笑容散去,一声叹息。“乱世将至,朱太尉怕是要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