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在清平关内挖了几十口深井,收集水源,同时顺着管墙,挖了一圈又一圈一人多深,一两丈宽的堑壕,上面架上踏板,关中军卒上下关城的时候,便都从踏板上经过!
而在清平关周围几十里的范围内,趁着莒军还没来到之前,公孙濯更是指挥关中军卒平民,在通往大邑的各个交通要道上,全都修建了至少四座箭塔以及一座小型兵营,在兵营外围,同样挖掘了至少三条纵深布置的,一人多深,一两丈宽的堑壕,以迟滞莒军骑兵冲锋!
野战营区外的堑壕,是用来迟滞莒军骑兵冲锋的,而清平关和下崮关,关城中的堑壕,则是为了防备莒军挖掘地道攻城而设置的!
关城中那些一人多深的堑壕,足以阻断莒军往关城内挖掘的地道了,而且一人多深的堑壕,在跟附近的水井连通后,一旦发现莒军挖掘地道攻城,往堑壕之中灌水,也足以淹死和冲毁莒军地道,阻止莒军攻城了!
公孙濯身为薛军左将军,他也参加过薛王妫翊召集国尉府中将军召开的军议,对于妫翊的战略意图,也是十分的明确。
在五国联盟,加上南蛮莒国,六国围攻薛国之战的初期,薛国只能被动挨打,即便能够在局部取得一定的优势,反攻六国联军,但对于大局的影响,却是不大!
因此,在开战初期,薛国只能层层防御,迟滞六国联军的工事,一城一地的防御、阻截,并在这些防御阻截战中,拖累拖垮敌军,消磨敌军的锐气,等到时机成熟时,便可趁机反攻,反败为胜,最终将之前丢掉的薛国领土,再重新拿回来!
至于时机什么时候才能够成熟,那就得看薛军什么时候才能够集结、训练出可以一举击垮六国联军之中,至少一国的军力,同时还能够抗住其他五国的反,又或者如丞相韩栎所言,坚持到薛国获得外部势力的帮助,到那个时候,才真正算得上是时机成熟了!
而今,以公孙濯手上这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