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安宁。也许有一天还会有异族来犯,也许还会有其它天灾人祸,然而李芳远相信,只要朝鲜恭敬事明,天朝会不计得失地帮助朝鲜,财物人力在所不惜。
因为,那是一个仁义无双的泱泱大国,那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
自皇帝到百姓,每个人都崇尚仁义礼智信,知道礼尚往来,睦邻友好,人敬我尺我还以丈。这沉淀积累了数千年的文化礼教宗法和精神,正是天朝文明的根本。有了这,才成就了雕梁画栋的建筑,光耀夺目的奇珍,巧夺天工的异宝……等等一切的表面繁华。李芳远深知,朝鲜如想这繁华,必须先学习这文化。
李芳远后来仿照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又修订《璇源录》等书籍,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将朝鲜建成了中国的微缩版。直至今日,朝鲜半岛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还是处处可见。
李芳远暗暗下着决心,终其一生,都将忠心效力大明,不负大明的仁义相待。如她所说,要让朝鲜的子民,永远都能平平安安地吃着打糕。大明对李芳远的评价,可以从赐他的谥号上看得出来,曰“恭定”。
只是,她呢?
唯有她,为了朝鲜,将永在异乡,永不能再见。
李芳远的眼中,忽然一阵阵模糊。
李芳果上了奏章去天朝:“臣患风疾,难任庶事。有弟芳远,志性端方天资纯谨,堪托后事,效力东陲。谨于建文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委令权署国事,伏候明降”。
赵胖快马加鞭,又奔应天府而去。
****************
燕军退走之后,盛庸驻扎德州,平安防守定州,徐凯屯于沧州,三州互为犄角。十月,燕军突袭沧州,破擒徐凯,进逼济宁。十二月,盛庸率大军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拦击,背城列阵。
朱棣亲带了骑兵,自左侧突袭南军。盛庸所布的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