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午门外的“鸣冤鼓”乃太祖所设,是为了普通百姓能击鼓告御状(如此戏剧化,朱元璋大概也是看戏看来的)。但自设立至今,三十年,这是第一次被击响。一来洪武年间的官吏管理确实严格,整肃运动不断,二来百姓申冤途径开放,找当地官员或巡查御史并不难。
究竟什么人,什么事,竟要告到京师,告到皇帝面前?
张元亨不待朱允炆吩咐,已经匆匆奔了过去。龙辇继续往前,到了午门外。朱允炆吩咐停下,隔窗望去,张元亨正在和一个男子问话。虽隔得老远,也看得出那个男子在寒风中冻得簌簌发抖。
张元亨见龙辇停下,急忙跑到辇前禀告:“陛下,是来告御状的。大同府的,告代王”。
朱允炆皱了皱眉:“带到省躬殿。叫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一起”见张元亨答应着要走,又吩咐道:“先给他找件棉衣”。
****************
省躬殿里,朱允炆高居上首,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人侧坐在下方,一齐看着大明历史上第一个击响了“鸣冤鼓”的人。
衣衫褴褛,精瘦干瘪,面容愁苦,额上一道道皱纹似刀刻的一样深,看不出多大年纪,五十应该有,六十也说不定;跪在地上,笼着张元亨刚给的一件棉衣,两只手粗糙开裂青筋暴起还有一个个脓疮。
四人见了,又是怜悯又是愤怒。枉自整日矜诩太平盛世,竟有这样穷苦的百姓!
方孝孺第一个忍不住:“你姓甚名谁?为何击鼓?”
黄子澄见男子有些发抖,安慰道:“不要怕,尽管说”。
男子颤抖着声音:“小的叫周阿大,是大同府来的。小的一家是代王的佃户,靠种王府的田地过活。前年,就是洪武三十年,秋天闹虫子收成不好,租子交不上,王府的田管家让俺在欠条上划了押”。
周阿大说到这里,见几个人静静听着,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