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稀”,六十四岁已经是远超平均寿命的老龄了。
倭寇闹得凶,早就该打,谁去呢?
这些吵的凶的,都是文官,只会吵,有什么用?领军作战可是非同儿戏。
朱元璋有些苦恼。
这时站出来两个人,齐声说道:“臣愿前往抗击倭寇!”
朱元璋凝神细看,心中琢磨。文官们也停止了议论,看着这二人。
李景隆,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洪武二十五年袭爵曹国公,今年三十四岁,形貌伟岸,谈吐不凡,神采飞扬。曾任中军都督府参事,常常率兵在应天府之南操练。熟读兵书,没真打过仗。
徐辉祖,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之子,洪武十八年袭爵魏国公,今年三十岁,同样身材高大,面如冠玉,英姿非凡,颇有乃父之风。曾在勋卫署左军都督府做事,数次在北平,山东,河南练兵。也没上过战场。
两个人象平衡不动的天平两端,分量一致。又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左右对称。如果是你,怎么选?
黄子澄上前一步:“圣上!臣赞成曹国公去,曹国公素谙兵马,家学渊源,定能一举成功。”
齐泰却不赞成:“圣上!臣举荐魏国公去,魏国公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将门虎子,倭寇定当闻风而逃。”
朝堂上的百官顿时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李景隆和徐辉祖,各有各的理论依据,争论不休。
朱元璋看了半天,难以决断,侧头问身旁战立的朱允炆:“允炆意下如何?”
朱允炆自齐泰启奏的时候就想说话,可众人议论纷纷,几次想开口都犹豫着没能说上,这时见皇帝问自己,连忙站出来说道:“圣上,孙儿觉得山东虽然鲁王叔不在了,可以让齐王叔统领山东各州驻军抗击;齐王叔有过北征经验,军功赫赫,定可以击退倭寇。”
朱允炆说的齐王,乃是朱元璋的第七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