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认真的总结,并且纠正其中的问题。
‘兵者’无小事,周正层层考虑,既要强兵又要制衡,里里外外几乎都是他的人,也要考虑这些部下的前程、利益。
九月底,在杨嗣昌入京的前一天,李恒秉终于到了周正的班房。
他面无表情的与周正对坐,递了一份名单,道:“这是我近一年查到的东西,京察之后,或许还有用。”
周正知道他今天来的目的,随手接过来看了眼,眉头一挑。
这里面居然是周延儒以及张四知,李日宣,李觉斯等人的把柄,十分详实。
李恒秉道:“我知道,周延儒迟早要走,我给你铺好路。”
周正放下这东西,拿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道:“我要想请元辅回乡,不会这样激烈,说几句话就行。”
李恒秉也清楚,到了周正,周延儒这样的权臣层次,小儿科的用‘罪证’搞垮对手,确实是下策,并且容易两败俱伤。
李恒秉没有意外之色,直接道:“我能解决山西,山东,河南三省的问题,助你的变法更进一步。”
周正喝了口茶,道:“你怎么帮?”
李恒秉道:“我上任之后,你就会知道。”
上任,就是入阁。
周正看着李恒秉,这位现在是滴水不漏,没有任何把柄,做事情雷厉风行,看似在破坏规矩,实则由立身在规矩之内。
一堆的弹劾,却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把柄。
这样一个人,所图是什么?
一个看似没有欲望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周正放下茶杯,道:“不够。”
李恒秉道:“我会说服元辅。未来三年,户部的借款五百万,我不会帮你妥善借到。新币替换旧币,也在三年内完成。我会协助你打造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吏体系,将皇帝束之高阁。一切的脏活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