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欲动。好在理智告诉他,暂时不足够。
在周正眺望北方的时候,黄台吉也知道周正到了锦州。
坐在沈阳皇城上,遥遥的看着锦州。
他不断的咳嗽,脸色苍白,双眼凹陷,一看就是大限将至之兆。
他身旁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面色如霜的济尔哈朗,一个是只有三岁的,第九子福临。
福临还很小,白白净净,懵懵懂懂,不知道为什么要站在城头上,不时看向坐在轮椅上的黄台吉。
黄台吉好不容易压住咳嗽声,轻叹道:“当年,我若是下定决心,与周征云血战到底,彻底杀了,我大清或许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济尔哈朗漠然一阵,摇头道:“真要那样,正中了周征云奸计。他就是想与我大清不惜代价血战,消耗我大清兵力。我大清人口稀少,极难补充,明朝则不一样。”
黄台吉仿佛没有听到,极力抬头看向南方,道:“周征云啊,当初在盛京,我就看出此子不凡,终究惜才,放他南归,悔之晚矣……”
济尔哈朗这次没有说话,看向黄台吉的侧脸,心头阵阵悲凉。
黄台吉什么时候后悔过?嘴上何时服过软?而今这样的话越来越多,莫非,真的要不行了?
快要到六月,天气转暖,黄台吉感受着热风,道:“宁先生开荒的怎么样了?”
济尔哈朗道:“我朝汉民较少,地广人稀,今年的夏粮,未必有多少。”
建虏是渔猎民族,根本不会种地,也断然不会放下刀拿起锄头,因此,建虏的情况依旧十分严峻。
黄台吉连连咳嗽,好不容易止住了,看向济尔哈朗道:“听说,有人要庄妃,皇后殉葬?”
满清有殉葬制度,比如多尔衮的圣母就被逼着跟着努尔哈赤殉葬了。
济尔哈朗沉默片刻,道:“宁先生反对。”
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