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乾清宫,准备例行的与新皇联络一下感情。
朱慈烺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由于个子小,桌子遮挡,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或许是一天太累,他表情有些僵硬,疲倦。
周延儒六七十岁的人,却丝毫没有倦色,依旧满面红光的抬起手,笑呵呵的道:“陛下,登基大典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要为先帝发丧,入陵。”
朱慈烺听到这里,才算有些表情,轻轻点头,声音悲切的道:“嗯。”
周延儒继而道:“陛下,天下板荡,皆因各地守臣无能,臣已经与诸位同僚商议,对各省巡抚,总督,三司官员进行拔调,整肃吏治,重振我大明声威!”
新任的礼部尚书张四知出列,道:“臣附议。陛下,西北之乱,皆因礼法崩,臣请陛下下旨,复礼克行,以安天下。”
吏部尚书李日宣跟着出列,道:“陛下,臣认为,西北之乱以及各地政事败坏,皆因人起,臣请陛下允准,由吏部整肃吏治,以为大明中兴而奠定基础。”
工部上书李觉斯跟着出列,大声应和,声称工部诸多事项皆有贪腐,请求严查。
朱慈烺即便对很多事情懵懂,对这些还是了解,毕竟崇祯对他言传身教不少,听着就一本正经的道:“众卿说的有理。”
周正站在周延儒身旁,抱着板笏,始终不发一语。
周延儒摆明了想要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权力,在他的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加上口口声声都是正义凛然的国之大事,还真不好反驳。
李忠则眼观鼻鼻观心,学着王承恩,在政事上,半句不多嘴。
周延儒等人一口气说了十几条,全部都是新朝的革新建议,合称‘十八疏’。
朱慈烺听着很高兴,并没有察觉其中的问题,言谈之间,也是要将政务托付给周延儒的意思。
周延儒老脸通红,激动地不能自己,跪地哭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