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可是分毫不差,想来所言也是真的。”
“而且,市舶司也有很多船工,往来于万里海塘之中,你可去问问,天下有没有此等地方!”
“他们如此糟蹋田地,还能活得好好的,完全是因为那里可以,一年三熟。”
李邦彦极为惊讶的看着赵桓,失声的说道:“一年三熟?可当真?即使岭南无冬日,也只能一年两熟罢了!”
赵桓再次点头说道:“市舶司的很多船工都是知道的,你可以去问问。”
李邦彦俯首说道:“臣这就去查,若此事为真,那真是,真是天佑我大宋啊!”
赵桓沉默的看着李邦彦说道:“此去万里海路,切记要把这等地方,找出来,这都是我大宋的粮仓啊。”
“官家所言极是,这都是我大宋之粮仓!”李邦彦满脸的激动,至于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他都懒得想一个了。
儒家教他那些礼义廉耻类的东西,在巨大的开海之后的利益面前,他已然忘得一干二净。
而这个时候,李邦彦的说辞提醒了赵桓,很早以前,赵桓还在后世上学的时候,他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为何明清明令禁海,尤其是螨清禁海,可以说是严苛到了极致。
现在赵桓得到了一部分的答案,人口流失。
可是禁海真的禁得住吗?只能禁的住思维罢了。
其实李邦彦的逻辑非常现实。
归根到底,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都在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或者根据《天演论》的论调,那就是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
一年三熟的千里沃田,谁不心动?
赵桓看着李邦彦惊讶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邦彦哆哆嗦嗦的走了,他要去找到市舶司那些船工详细打听下,那一年三熟的地方到底存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