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般的单位,大明至少有两三百个。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来,能做得完吗?
或许从那时候起,柳淳的潜意识里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变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乐大帝的锐意进取……而是靠着从下而上,只有进行一场大战。
从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动用起来,才能解决土地问题。
不然的话,那些变法目标就只会成为一场梦。
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们的行为不是遵循文艺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这一场靖难,朱棣顺利登基,没有了篡位的污点,那朱棣就能挥洒自如,创造更大的功业吗?
不,不会的!
假如朱棣真的顺利登基,他只会严格尊奉朱元璋留下的条条框框,很难跨越出去,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死死牵制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永乐大帝,这俩是分不开的。正因为靖难之役,打出了一套完全属于朱棣的班底,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这才有下西洋,征草原,迁都北平,修永乐大典。
同样的道理,不彻底摧毁敌方的士绅豪强,光是派遣官员下去,这帮人会不会被士绅收买?
你觉得官吏和士绅会彼此牵制,可事实上,他们往往会勾结在一起,一起压榨毫无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这种道理是普遍存在了,比如历代的皇帝,都热衷分权制衡,不断的削弱相权,甚至干脆取消宰相。
但结果呢?
往往事与愿违,百官总是会以某种形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欺负皇帝……试问历朝历代,几百位天子当中,能乾纲独断的又有几人?
柳淳这段时间常常扪心自问,其实他是真正盼着这场靖难之役的!
杀!
地方的贪官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