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
穿着这种礼服,头发上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这种礼服穿着时层层压叠,外面再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据说,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凡见到红色必觉得喜庆、欢乐、吉祥、如意。这种将颜色与吉凶牵扯在一起的心理大概与婚服有关。
很多古装电视剧里,新嫁娘必定是一袭大红衣裙,寻常人家是这样,贵妇人们亦是如此,比如《大明宫词》里雍容华贵的太平公主下嫁薛绍时,就是这样的打扮。不过,若是太平公主泉下有知,看到如今的电视剧这样篡改她的婚服,恐怕会气得穿越回来了呢!
唐代的亲迎一般为晚上,下午新郎才从家里出发去迎娶新娘。而唐代女子的出嫁服是一整套的,包括大袖外袍、大小腰带、袜子、布鞋等。无论是女方还是男方,婚嫁服饰也都要受父亲官职的限制。唐代官方规定,男子结婚时可穿比自己真正品级高一些的礼服,叫做“摄盛”。
现代人对唐朝婚礼有两个特别大的误区,一是拜堂乱拜。现在说得夫妻对拜,说得是两个人头碰头,拜托这可不是梁山泊上鸳鸯盗结义啊,古礼,女的先拜,男方回礼,如是者四,这才是王道,夫道,正道。此外说说拜堂地点误区,所谓青庐结拜,其实是北朝礼俗,在唐朝的时候经过变革,才改在堂上。《世说新语》里记载汉朝时,曹操与袁绍去劫了别人的青庐,搅闹婚礼,其实是劫外国人的婚礼,类似于今天中国人冲进教堂去抢个洋妞。
误区二则在于新房交杯酒,又称合卺。古语有“合卺而醑”,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各执一片以醑。男方要记住,喝完之后,要把杯子倒过来,取阴阳和顺之意。不然这辈子就要被老婆欺负了。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