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考察设计,所邀请的影评人没有一个是职业操守相对比较好、影评多少还算靠谱的老牌影评人,大都是有些名气却算不上很出名的那种。
互联网的兴起,对很多传统行业形成巨大冲击,职业影评人这个行业也不例外。
放在七八年之前,普通观众看了影片,就算是有意见想要发表,大多也找不到渠道,只能跟周围的朋友议论。
到了现在,只要观众想,看完电影之后,立即就能在博客、论坛或者imdb,乃至刚刚出现的奈飞分享上面发表自己的影评。
不得不说,以前的职业影评人是个高端行业,但如今发表影评的人多了,分散了关注度,影评越来越不值钱。
除了最顶层的那些,大部分影评人单纯依靠写影评,甚至都养活不了自己。
人穷志短这句话,从来都不止是说说这么简单。
来自洛杉矶的影评人查尔斯-艾瑞克目前就面临这种境况,两年多之前,借助跟帕丽斯-希尔顿的一场嘴仗,查尔斯-艾瑞克打出了些名气,尽管因为拒绝喝帕丽斯-希尔顿的洗脚水,导致很多人批评他言而无信,没有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勇气,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一个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影评人。
但名气没有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显著的提升,与《国家先驱报》短暂的合作结束之后,由于传统的报纸杂志都有常年合作的影评人,那些老资格的影评人死死把握住传统媒体的影评专栏,让查尔斯-艾瑞克这样的年轻一代影评人很难有在纸质媒体上出头的机会。
互联网上机会倒一大把,问题是互联网上写影评的人太多了,多到网站和论坛根本不用花钱雇佣专职影评人。
这简直太尴尬了。
两年多来,查尔斯-艾瑞克笔耕不辍,写出的影评足有上千篇,换来的收入不过区区数万美元。
如果不是利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