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
2000年最后一个周末,《卧虎藏龙》北美放映规模扩大到了300家影院,扩映策略依然以靠近华人社区的影院为主。
由于影片发行策略准确无误,宣传有针对性,北美口碑极其出色,扩大放映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单馆票房暴跌的情况,反而走势异常稳定,300家影院周末平均单馆票房高达2.89万美元。
这也是《卧虎藏龙》点映的第三个周末,北美票房累计1345万美元。
罗南非常确定,这部花费800万美元买断北美版权的电影,必然会带来利润,哪怕在奥斯卡上一无所获。
如果能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赢得几千万美元利润也不是难事。
在奥斯卡上的投资是有意义的,因为获得了学院和评委们的垂青,作品提名乃至赢得奥斯卡,都能带来很大的经济回报。
影片的重映,dvd的发售、再版,周边的贩卖,甚至是公司其他影片的投资,都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就是“声誉”效应。
除了报刊广告,罗南雇佣的那家公关公司还在好莱坞电影人聚居的例如比弗利山庄和圣莫妮卡等地区投放户外广告牌,同时也开始顺应新媒体趋势,打造用来为《卧虎藏龙》拉票的网站和博客。
很多人将拉票视为奥斯卡的“黑幕”,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影片足够优秀就可以秒杀一切,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却鼓励合乎规定范围内的拉票公关,认为这是自由竞争意志的体现。
想要在一众强力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拿到理想的结果,罗南也不惜采用有些过火的举动,在《纽约时报》上打整版广告,鼓吹《卧虎藏龙》是“本年度最佳电影”。
同样是宣传攻势,直接针对有投票权的学院成员,更经济有效。
为此,使馆影业和公关公司不惜工本,除了将介绍《卧虎藏龙》的相关图文资料塞满评委的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