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大半夜的李世民对洺州产生了极大的不认同,他觉得,让所有人吃那么好,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不应该推崇。
次日一大早,他就把这个问题跟冯智戴讲了,然之后,他们两人就在推崇奢靡和不可浪费之间展开了讨论,然之后,又延伸到了管理模式和经济方面。
“不瞒你说,我刚来洺州的时候,其实也感觉于都督对百姓们有点太过于好了,殿下你应该知道,洺州各个产业的盈利是非常高的。
但是,于都督的库房里,却很少有超过一千万贯的现钱。
他将这些产业九成以上的收入,都白给了洺州的府库,让我们投到了民生当中去,让百姓们吃好,喝好,穿好,住好等等等等。
可后来我明白。
没有他的这些投入,就没有洺州的今天。
他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称之为发散性思维,可能我对这句话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件事情上面来,而不是在有些的资源里面刻苦节俭自己。
因为你节俭的再恨,钱粮也不会变多,受苦的是所有百姓,他们可能不支持做事业,甚至反对你做事业,失去了创造力。
而以利益刺激百姓想办法赚钱,加大产出,却是能放大百姓们的创造力,让百姓们过的更好的同时,又拥护你,帮你赚取更多的财富。
事实证明,他这样做,确实让自己更加富裕了,如果现在计算他名下各个产业的盈利,一个月都有数百万贯之多,比当初他起家时,库房里所有的钱还多。
而且他还觉得,把钱财放在库房里累积的人,是最傻的。
他觉得钱应该是花出去,让其流通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发展起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他也是对的。
洺州百姓现在已经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