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的乌恒骑兵们,策马入场了。
这些骑兵,基本都是生力军。
是本来张越安排,将和长水校尉一起攻击,而选拔的数百名乌恒精锐,加上原本的督战队的上千组成的。
他们的任务和职责,便是救火。
尽可能的拖延和消耗匈奴人。
这一千多骑兵的入场,自然立刻引起了匈奴人注意。
原本在侧翼担任保护与掩护任务的数百名匈奴骑兵,立刻策马迎上。
两军马上就在战场上混战起来。
趁着这个机会,原本在原地被动挨打的乌恒方阵,马上向后,撤了二十多步,脱离了被匈奴人的青铜铤打击的范围,并重新组织起防御。
但……
这只是延缓了他们败亡的时间。
此刻,整个战场上。
延绵十余里,纵深数百步之中。
匈奴骑兵与乌恒义从们的方阵、骑兵,全面交战。
在经过青铜铤的打击后,匈奴人立刻就找到了破解乌恒方阵的办法。
骑兵们,开始携带着青铜铤、短矛甚至是石棒,反复的攻击、蹂躏着乌恒人的方阵。
错非是,这种空心阵的防御范围很大。
还可以有效的阻止匈奴人的冲阵。
恐怕,此刻乌恒人已经全线崩溃。
即使如此,他们也和故事里的黔驴一样,被匈奴人看出了底细。
陷入了败亡的边缘。
唯一的亮点,来自于新加入战场的骑兵。
这些乌恒骑兵,本就是这六千人里的精锐。
而且,多数是塞下氏族出生。
装备也好,战马也好,都优于塞外的乌恒骑兵。
而且,因为在汉塞下,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多多少少,有些汉军的影子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