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现在,出现在张越视线中的这四套不同样式的度量器。
在汉季,度量衡一分为四,分别被称为‘律、度、量、衡’,分别对应律器、容器、量器和衡器。
但其实,这四种度量器,系出一源。
它们都是从诸夏民族的始祖,传说中黄帝制造的一种乐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龠!
于是,龠成为了中国自古以来最小单位的容器。
按照汉人的理解,一龠就是黄钟乐器之中最小的那根定音管。
按照当年北平文侯张苍规定的标准,一龠长九寸,直径九方,既20.79厘米长,直径0,72厘米。
这样的一根小管,当可容纳黍一千两百粒,其重量当为十二铢。
于是就这样完美的将度量衡统一在一个器物之上。
只是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
首先,黍这种作物果实颗粒,大小不一,重量不等。
虽然每一粒在肉眼看上去差不多,但当1200粒黍堆在一起的时候,量变产生了质变。
而这种龠又太大了,当人们企图用它为标准来计算其他数据时,随着单位的增加,偏差随之出现。
但任何企图废弃以龠为单位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
更是完全违背先王教训和诗书教化的大逆不道之行为!
书曰:同律度量衡,又曰:先立算命,孔子曰:谨权量、审法度,废修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焉!
在古老的诸夏哲学来看,乐律是万物起源,一切文明和教化的根基所在。
它是数学的先驱,蕴含着先王无穷的智慧!
它是文明的火炬,照亮万事万物的光!
它能导人向善,它能指引迷途之人,回归正确的道路。
它就是信仰!
它便是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