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贼子,便负其凶横,变本加厉。朝廷柔服远人,本欲以和为贵,不滋生事端,以恪守德被四海之初衷,可其不知悔改,日甚一日,朕……仁至尽矣。方卿家,为国筹谋,呕心沥血,思朕之所思,念朕之所念,忧朕之所忧,早年便定下谋略,使环球之舟师,以袭贼巢,出其不意,以诛不臣,如此智计,叹为观止。其人人品贵重,擅谦虚自省,不计功勋,更为天下人所钦佩,其忠厚若此,朕叹为观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百官们纷纷道。
弘治皇帝背着手,欣慰的看了方继藩一眼:“继藩,辛苦你了。”
方继藩摇头:“儿臣之辛苦,不及陛下之万一,儿臣能为陛下分忧,不过是因为陛下言传身教之故,这是儿臣向陛下学习的结果,儿臣……万死,尺寸之功,不足挂齿。”
呼……
弘治皇帝激动的脸色通红。
说的也有道理啊。
当初方继藩游手好闲,名声并不好,可现在……他变了。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真是朕言传身教的结果,一下子,弘治皇帝觉得自己和方继藩的身影,都变得格外高大起来。
“朕说过,此安民抗倭之大功,朕绝不吝啬赏赐,朕欲加继藩为国公,诸卿以为如何?”
“嗡嗡……”
满朝文武,又都哗然。
方继藩此前,就已破格封侯,作为驸马都尉,这是极少见的情况。
他的父亲,已经加为国公……
现在,这方继藩,竟也要封为国公了吗?
如此一来,岂不是和徐家一样,一门二公?
这可是国朝的特殊先例啊。
可虽这样说,方继藩的功劳,确实是不小。
大明以战功而封爵,此次平倭,固然是三军用命的结果,可和方继藩的运筹帷幄,绝对分不开关系。
肆虐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