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在南京才为大明社会接受,才得以传播弘扬?
心学本身的日趋完善是一方面,以徐爱为首的心学弟子大力推广是一方面,王守仁本人的身份,亦是很重要的因素。试想,你是相信一个穷乡僻壤的招待所所长(龙场驿驿臣)谈的哲学,还是相信外交部发言人(南京鸿胪寺卿)的官方发布?
而南京博大丰厚的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四方交汇集散的地理优势、大明留都的宽松政治环境,都成为心学发展的肥沃土壤。心学在这块沃土上,终于牢牢扎根,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地上的小偷叫道:“我也是心学同门啊!您就是徐爱徐横山吧?您是我们大师兄啊!”
徐爱哭笑不得:“谁是你大师兄?心学的脸要给你丢光了!”
小偷抱住王守仁的腿,叫道:“先生!先生!小的实在是没办法啊!家有八十岁老母,病在榻上,小的请不起大夫,只好出来找点活路啊!”
朱一伸臂拉开小偷:“你小子经常在夫子庙转悠,明明是个惯偷!”
王守仁止住朱一,温言对小偷道:“你起来。你叫什么名字?”
小偷觑眼偷看王守仁,见他面色甚和,才自地上站起,轻声道:“小的名叫何七。本地人。”
朱存忍不住道:“大人,这个何七游手好闲,就靠偷窃为生,大人莫心软。”
“恩师,”徐爱真是个书呆子,这时候想的还是心学:“恩师总说人人皆有良知,这样的小偷也有良知吗?”
蔡峻、金刚明王和一群琉球人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秦淮河畔的众多游客也聚拢来,听说这便是阳明先生,都驻足旁观再不肯放弃这场好戏。很快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议论纷纷地望着王守仁和小偷。
御天对阳明心学所知不多,但是这几年日日听人谈论,来朝天宫习礼的王公大臣、来做道场的命妇闺秀、来求医问药的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