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四十二章 猛如虎

第九百四十二章 猛如虎(3 / 5)

长期的转运使,进行集中采购调度。

包括参与“开中法”的盐商(商人以运军粮等支援边关的功劳,以换取盐引),原先是直接从边军将领手里拿凭据换盐引,这项权力也应该收归转运使。由转运使用盐引或者现钱,把商人手里的物资统一收购。

保障边关粮食价格的法子也很简单,朱高煦记得以前政府收粮、给补贴现钱的事。现在只需要在各处修建粮仓,把屯田士兵的粮食统一买来囤积;同时建立海上运输线,把南方更丰富的物资运抵北方边境,官府便能提供足够的定价粮食。

这一系列设想,提高了值守将士的待遇(军饷和赏钱),减轻了军屯士兵的负担(出钱收购军屯粮食)。负担则转嫁给了整个大明朝。

但朱高煦认为朝廷承担起边防的大头负担,完全有必要。太祖当年说的“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米一钱”想法很好,却只会让卫所军战斗力迅速糜烂,并且人人都想逃脱军籍。

整个革新得同时进行。如果只是砸钱,到时候边关因为货币输入、物资匮乏,只会让物价飞涨,得便宜的只有少部分奸商和勾结的边将。

午宴继续,不过之后都是文官们的唱词、以及武将们朴质的表忠恭维,朱高煦几乎没有再多言了。他倒并非不高兴,而是想让一些武将、对他今天仅有的一番话印象更深一些。

及至下午,朱高煦退居后院,来到他以前呆过的书房里。

朱高煦写得一手好字,但现在他平时不喜欢写东西。只是因为一番设想有些复杂,他这才将诸事写下来,并用一些黑线标注。

国内的整顿,还与外藩有密切关系。要禁止边将走|私,就得增开互市,甚至直接与鞑靼诸部互市,否则必定禁不住。

越禁的东西利益越大,总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特别是兀良哈三卫,大明朝廷并未直接统治他们。如果对鞑靼人禁运物资,兀良哈人目前的状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