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京师已经不冷了,乾清宫东暖阁里尤其暖和。
香炉里烧着炭,却不是为了取暖,而是熏香。墙边一座黄铜镂空的香炉,工艺十分精湛,表明光滑,宫人们将其擦得程亮;黄亮的色泽,为这里增添了不少奢华的气息。
铜炉里面燃烧的印|度香,是爪哇岛使臣进贡的东西,气味微微有点辛;初时会让人觉得不太好闻,习惯之后、感觉就会变得惬意。
不过朱高煦早已忽视了屋子里的气味,他的注意力被别的东西分散了。大臣们还没到,妙锦正在与他说话。
贵妃妙锦没有穿妃子的服饰,却穿着一件紫色交领袍服、头上戴着幞头。
她写的《汉王起居记》,朱高煦还没来得及看完,不过从已阅的内容看,他十分赞赏。所以朱高煦今天议事,就把她叫来了,希望她能记录一些更重要的事,将来好留给皇子皇孙们阅读。
对于朱高煦言谈之中露出的思想,妙锦却首先提出了异议。她觉得儒家理学是一种道德准则,让世人明道德、辨是非;若是天子认可另外的哲理,会让人们无所适从。
她对这种东西似乎特别在意,大概是很早以前朱高煦对“孝道”的论述,有点动摇她的思想了。她只有在动摇原先的观念时,才会如此执着刨根问底罢?
朱高煦不赞同,他说道:“人不是只靠一种规则,来建立道德的。世人最善于用多种标准、分类区别对待事物,以便于给自己找理由。就像一种最基本的道德,人不能食用同类。但五胡乱华之时,一些军队把汉人当军粮,也为其行为找到了理由:那便是认定我们是两脚|羊,属于牲口的一种。”
妙锦瞪圆了她的杏眼,惊诧得哑口无言。
朱高煦道:“而且汉文明从来都非常包容,十分注重世俗实用,甚么有用就信甚么。你可以看到,道教、佛教、景教、回回教拿世人无可奈何,大多人是甚么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