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顺拱手一笑,向着秦国义道:“晚辈唐顺,对秦老的名声,如雷贯耳啊!”
“哈哈,年轻人倒是会说好话啊。”秦国义不由失笑。
“秦老过奖了!”唐顺哈哈一笑。
秦国义见状,失笑摇头,随即道:“行了,年轻人,咱也不多话,就开门见山吧!”
“好!”
唐顺欣然赞同。
秦国义不再啰嗦,拿着那些古泉,道:“不瞒你说,你的这些古泉,品种都不错,老夫收了。你报了价吧!”
唐顺见状,犹疑了下,道:“不瞒秦老,晚辈初涉圈子,对行情不太了解。秦老您是前辈,深谙此道。不如,请秦老说个价,晚辈若是觉得合适,便就转了。”
“哈哈!”
秦国义闻言,不由笑了起来,看向魏无别,道:“老魏,这小伙子,果真圆滑啊。”
早在唐顺没来之前,魏无别就早已向秦国义介绍过了。
从魏无别的只言片语之中,秦国义早已知晓,唐顺是个行家。
作为行家,唐顺会不知道行情?
这摆明了是谦辞,在故意推诿。
活了六七十岁,无论是魏无别,还是秦国义,早就人老成精。
唐顺这般推诿,其中用意,秦国义岂会不明白?
这是怕开了高价,徒增隔阂。
毕竟,魏无别介绍的朋友,跟魏无别的关系显然也不浅。
唐顺要是开个高过市场不多的价,秦国义到底还不还价呢?
古玩文物的市场价值,变数大得很的。
货多货少两个价。
人亲人疏又是两个价。
行情低迷高涨,同样也有差异。
因此,唐顺哪敢贸然开口?
【作者题外话】:三更~银票银票求银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