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放回来了,扣押的硫磺、硝石也还给了飞狐县。
现在更糟了,李宪是武皇帝钦定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韩世忠不过是一个兵马指挥,也就是一个小小的营长。两个人之间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就说不上话。
而且韩世忠认为,自己曾经和李宪结下过死仇,出面碰一鼻子灰还是好的。如果李宪揪住旧事不放,出去就会掉脑袋。
韩世忠不想自找没趣,所以只能僵持。还是王渊硬着头皮出阵,目的是探听李宪的口风。
王渊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很多人吹嘘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其实都无迹可寻。唯一能够找到真凭实据的战功,就是剿灭起兵造反的叛逆。
面对日落西山的大辽残军,王渊依然是一触即溃,丝毫没有看出“勇猛善战”,反而被契丹兵的穿插部队抓了俘虏。然后配合萧干上演了一出“蒋干盗书”,导致童贯北伐失败。
胆小怕死也就罢了,但是王渊这个人敛财成癖,贪得无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杀良冒功,借此搜刮民脂民膏。
对王渊这样的人,李宪不仅没有半点好感,反而是杀心顿起。
心里有事,李宪脸上就变得冷冰冰的:“我奉武皇帝旨意兴兵讨贼,首要敌人是女真鞑子,其次是投敌卖国的叛逆,第三就是临阵脱逃之徒。至于其他的人,只要能够回头抗敌,都可以既往不咎。”
不管李宪的脸色好不好看,反正言辞之中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所以王渊返回去不久,汪伯彦就命令八千人放下兵器,然后带领文武官员二十多人,来到李宪中军大帐进行协商。
没想到汪伯彦等人来到李宪马前,刚准备开口说话,李宪已经沉声喝道:
“汪伯彦坐镇汴梁城北大门相州,面对京城危局按兵不动,是为无谋。听闻二皇受辱无动于衷,是为不忠。二罪并罚,判处斩立决。”
“王渊负责押送粮草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