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但是,我的军法基础是人人平等,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擅取百姓一粒粮食,和你们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我和光明右使刘不全、光明左使方七佛是朋友,你来投靠我,如何对明教交代呢?如果闹得不愉快,今后麻烦太多。”
“这事儿的确要慎重。”杨琼突然出现在帐篷门口:“杨幺,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况且我曾经是明教幽云巡察使,就多说一句。钟子昂带兵前来勤王有两个意思,这瞒不住别人,更瞒不住我大哥李宪的神算。”
“你们有百姓六十多万人,居然区区五百多人来勤王。你们是来察看动静的,勤王反在其次。方腊、杨江、张迪、高托天的教训还在眼前,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约束体系,分教主钟相起事之日,就是失败之时。”
杨琼年纪不大,但是经历了尸山血海的惨痛经历,她的每句话都说在点子上,把李宪的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站在李宪的立场上,他能够看上的只有杨幺、黄佐两个人,其他的人都可有可无。
杨幺出身于五等农户,也就是一贫如洗的雇农家庭。他小时候聪明伶俐,读过两年私塾,因为家里太穷读不下去所以就跟随父亲上船帮别人运货物,从而对于战船水战形成了独到的想法。
黄佐这个人心性内敛,忠诚坚韧,是可以托付心腹大事的人才。《说岳全传》里面“王佐断臂”这一折戏文,人物原型就是黄佐。
人和人之间是一种机缘,不能强求,所以李宪没有继续和杨幺说话,而是扭头看着张遇:“张兄弟,你就一个人过来的吗?”
李宪对张遇有知遇之恩,援手之德,两个人的感情非同一般。
张遇说话也随便许多:“十三鹰都过来了,可以给公子当打手。还带过来三百六十骑,和钟子昂他们停留在大营外面。”
李宪点点头:“目前军情紧急,张遇兄弟的人留下。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