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建北宋 > 0766、李宪的准备

0766、李宪的准备(4 / 6)

宪弄出来的重狙,只能作为精确打击兵器。散弹枪,才是对付冷兵器时代集群冲锋的利器。

散弹枪是个书面名称,华夏老祖宗将那玩意儿叫做鸟枪,或者鸟铳。后世猎人用的就是那玩意儿,不仅能打野鸡和兔子,还能够打死虎豹豺狼。

促使李宪推敲鸟枪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突然想起来,元末明初就会出现原始火铳,进而发展为火炮。

就算鸟枪技术扩散开去,也不过是比故有历史提前两百年左右,不会有太大的破坏力。

人类最早的鸟铳,又叫做火绳枪。前装药,点火发射。

这种火绳枪,受环境、季节、气候影响极大,实际上没啥鸟用,还打不赢精锐的骑射队伍。

李宪肯定不会走这种失败的路子,他要弄出一款既不是最先进,也不是最落后的鸟枪,而是极为接近后世猎枪的东西。所以他首先确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第一,必须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不因环境、气候的变化,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第二,射程必须超过弓箭,而且必须比弓箭的发射速度快,这样才能挡住骑兵。

要想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前装药的原始方式,肯定直接被淘汰。

后装弹、点火发射、方便操作、方便携带,成为李宪研究的四个难点。

要想后装弹,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采用目前重狙的栓动闭锁结构,但很快就被李宪否定了。

栓动闭锁结构一旦流传出去,枪械制造技术就会被提前七百年,这是李宪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宪终于找到一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把现在的左轮手枪放大,想办法研制一款转轮式鸟枪,一次装弹可以连开五枪。

装弹结构确定以后,第二个致命环节就是子弹。

带锥形弹头的击发式枪弹技术,李宪只能自己使用,绝对不能流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