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热闹场合很难发现他的踪影。在一般人眼中,康王赵构就是一个混吃等死之辈,实在是不值一提。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康王赵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外人都不知道。
可是俗话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让他走狗屎运。
黄潜善情急之下,居然被他想起一个故交好友:康王府知客,韩公裔。
韩公裔,原来掌管韦贤妃“阁笺奏”,也就是韦贤妃的机要秘书。韦贤妃不受宋徽宗赵佶待见,韩公裔把韦贤妃服侍得很舒服,所以推荐给儿子赵构当幕僚。
康王赵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就是韩公裔在后面出某划策。
黄潜善无处可逃,于是找到好友韩公裔帮忙托庇于康王府。
边关外臣擅自进京,这是欺君大罪。皇子勾结外臣,这是谋逆的罪名。
黄潜善知道康王赵构一向谨小慎微,这两条罪名的任何一个,他都承受不起,肯定不敢轻易接纳自己。
毕竟是能够考中进士的人才,黄潜善早就想好一套说辞,而且说动了韩公裔和韦贤妃。
“金兵大举攻城,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天下大乱的征兆。王爷想必知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如果现在不做打算,真要大事临头只能玉石俱焚,王爷就会变成赵家的不孝子孙。”
黄潜善的说辞,归结起来就一句话:“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重耳、夷吾、申生都是晋献公的儿子,申生为献公正夫人所生是嫡出,被立为世子。后来正夫人去逝,晋献公纳狄女为夫人,狄女为献公生了两个儿子。
献公宠爱狄女,遂有废立之意,狄女也处心积虑,要害死献公的三个儿子,其中世子申生是主要加害的对象。
重耳知道狄夫人的意图,被迫带着随从逃走,从此周游列国,取得大国的信任,为其后来回国继位打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