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搜索道:“thank-you。”
不得不说,邵英雄抓角色的神韵抓的很准,这是剧本中丢失孩子的第二天。这个时候家长心里经历了多少折磨通过和老爷子的电话邵英雄完全能体会,所以,他在看到第一个孩子从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抱怨了一句‘为什么不是啊’。这个时候他的心理预期已经在无限降低了,当问到店铺老板的时候还得不到答案,自然就会发火。
等拍完这个镜头的时候,这些画面会被剪辑到丢失孩子之后的恐慌、焦急、辛苦寻找后边。而这场戏主要表现的情感爆发则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寻找。邵英雄在这条街上经历了第一次心理崩溃。
“打扰一下,你有没有见过一个穿着黑上衣、蓝色运动鞋……”他事无巨细的描述着,就怕错过任何一点线索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在上一次爆发出些许情绪以后,一切都在重新铺垫。
这个时候,邵英雄面对的是临演中那些愿意听他说两句的、一句都不听转头就走的、看热闹一样吻上两句后赶快离开的普通人,他在演自己的独角戏。
这是一种堆积,小人物的情感哪怕放大了也不可能如同将军、元首、董事长一样山崩地裂。不是人不一样,而是角色的不同让表现手法也变得不同。
“怎么样?”
丹泽尔-华盛顿在一旁看着坐在监视器边上的汤姆-汉克斯问了一句。
汤姆-汉克斯低声道:“还不错。看得出来,准备的很充分。”
对于他们俩这种级别的演员来说,只要看对方演戏时的状态就知道对方准备的是否足够,一个死抱着剧本的演员是永远无法和将角色套入到整个社会当中、通过全方面资料去揣摩角色心里的演员,就比如说演一位商人,如果只按照剧本台词和白纸黑字写着的人物性格去表演,商人的神韵一点都不好演出来,可要是将视角放宽,去考虑这是一个什么年代的商人、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