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可以说,曹艹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目的,已经算是达到了。
只不过,在胆战心惊的同时,士族们也逐渐对曹艹产生了抵触之心,包括那些因为郭嘉官位等级减税制度得利的世家大族们也是一样。
因为曹艹他不讲“规则”,曹艹走的是跟董卓一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求根本,不在乎表面的,弱肉强食的道路。或许曹艹不像董卓那样乱来,也不如董卓那般滥杀。但曹艹的这种行为,从本质上就已经跟他们士族阶级相违背了。
一直以来,士族阶级走的道路都是权谋,玩弄权术,目标就是成为像王允那样的人物,所以士族阶级出的全部都是文官,就算必要时候带兵打仗,那也是羽扇纶巾的儒将。
只有像北方匈奴那样的野蛮人,才会以武力为尊,不讲礼仪道德,直来直往,只看根本利益。
总而言之,边让虽然死了,但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已经报复了曹艹,让大部分士族都感觉在曹艹麾下找不到应有的安全感。生怕自己什么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也会因为一些误会,而被多疑的曹艹给杀人灭口。
或许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这些本土士族因为离不开自己的家乡,而只能屈服于曹艹的银威之下,尽量谨慎小心的过曰子,生怕什么时候,弄了哪件事,就会惹得曹艹生气。
不过,一旦有机会,并且机会还很大的时候,只要有一个重要人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一个个的公关,那么,这些士族们,就会立刻倒戈,成为反叛曹艹的主力!
对这些士族而言,这就叫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可能固然厉害,但无法协调的根本矛盾,才是决定姓的原因。道理不是你说得漂亮就有道理的,而是道理本身就有道理,说的人起得更多还是提醒的作用。
而这一次边让的事,对曹艹而言,也不是一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