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力和兵力的损耗不大。
这许多因素,造就了很多的细微差异。
北唐的新一代军事将领,较为沉稳老练,较为全面,但暂时还没有一个能成长到能统帅大军团的地步。
上阳的新一代将领,大多是急骤崛起成名,多有赶鸭子上架的事,较为激情,独当一面的将领诞生了好几个。
北唐军的将士,始终保持锐气,有充分的士气和决心,是旭曰初升。上阳军的将士,连续征战,战争经验更丰富,但也不免整体疲乏。
富饶的南方人和苦寒的北方人,作战意志肯定是有些许的差别。这么说是有一点地域偏见的嫌疑,但其实是存在的。
上阳军多次扩军,将士的修为水准,不免有一些被拉低了。
北唐军对上阳军,其实有不少细微的综合优势。
今天,是大会战爆发后的第十八天,杀俘之后的第六天。
…………上阳军的处境很糟。
大会战的第一天,上阳军被全线打退八十里,被俘者,战死者高达四十万。
第一天的后撤,成了上阳军处境的浓缩。在北唐军每一天的攻势下,断断续续的被迫后撤,这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好在上阳军有一个九洲最顶尖的统帅,凭杀俘事件,重振士气,令上阳军将士一直憋着一口气。
傅希文维持,甚至壮大了上阳军的士气,维持上阳军在连战连撤后的士气。然而,他无法让自己的处境好转。
杀俘事件,配合北衙的谣言,给了傅希文很大困扰,恰到好处的击中上阳军新老势力的尖锐矛盾。
上阳军中老将,未必不知道这是北唐的谣言和策略。然而,很多事不是你知道,就能冷静下来的,被俘的十多万将士,被屠杀的十多万将士,都是血淋淋的真实。
傅希文能察觉,他的命令已经没有之前奏效了,凭一个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