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他们要更深窜入内地怎么办?比如三十里?难道为了预防海盗到距海三十里来杀人,我们就需要把三十里内的人呢都迁走,或是杀光吗?”
迁界对缙绅实际也是有影响的,而且还给了胥吏敲诈勒索他们的机会,而按照清廷和祖泽溥的逻辑,若是邓名实力更强,那么禁海令的范围完全有理由进一步扩大。
“既然大明的保国公今天坐在这里,那么就说明单纯靠迁界是完全无法阻止海盗深入胶东内陆的。”夏捷不但把邓名定义为了海盗,而且还征求他的意见:“邓提督,你认为海盗会在山东登陆么?”
“从扶清灭明军提督的角度看,夏议员的话没有任何问题,明军对山东的进攻迫在眉睫!”邓名站起身环视议院全场,用沉稳有力的声音答道。夏捷举证的时候邓名的身份是大明保国公,而他提问的对象则是扶清军的司令,这一点在场的众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了然于胸,邓名自然更不会搞错,他以胶东扶清军最高指挥官的身份为夏捷议员作证:“而禁海令确实不能阻止明军的登陆了。”
“所以我们要在禁海地区建立军屯,御盗于国门之外。”如果让某个缙绅迁移到禁海地区去,那么他未必愿意冒险,毕竟清军有可能会来,而且抛弃家乡的土地和宗族也不符合缙绅的愿望。比如潍县的夏举人一伙儿,就绝对不会变卖家产去海边。
所以邓名帮夏捷他们设计了沿海投资公司,以军屯的名字组织于七的难民到沿海地区开垦荒地,经营贸易和渔业。入股的缙绅派出掌柜经营生意,而到时候的盈利由股东大会进行分配,沿海开垦出来的土地、翻修码头、道路,制造的商船、渔船都属于这些公司所有,利润归出钱的缙绅。
而名目则是军屯,有了这个名目后,任何单个的流民就是想在沿海地区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都不可能,因为理论上那里还是禁海区,只有掌握在扶清议院这些缙绅手里的军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