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棒,让他们意识到四川的实力依旧强大,依旧有可能掐断运河大动脉。
看着朝廷发来的议和文书副本,遏必隆的心情十分复杂。在这份合约草稿里,燕京不但表示愿意放弃四川、云南这些明军仅剩的根据地,还愿意从贵州退兵,甚至愿意放弃广西和湖南来交换汉水流域、崇明岛和舟山。
从战略形势上看,清廷的条件无疑非常优厚,其中更暗示,明廷到底是保护永历回昆明继续坐龙椅,还是另选贤良继承烈皇大统,清廷对此都毫不关心。换句话说,清廷的谈判对手是邓名,而不是永历或是李定国或是郑经,只要成都同意和燕京划分势力范围就好。
和杰书的看法一样,遏必隆认为如果邓名肯议和,燕京未必不肯弄假成真,把缓兵之计变成正式的合约。至少遏必隆不会坚决反对这样一份合约,满人已经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富饶的省份足以保证八旗过上舒服的曰子,只要能保住这些胜利果实,稍微还几个省给汉人也不算什么大事。
而四川和湖南两省粮产量都很大,应该足够保证南明高层生活得不错——如果南明养活不了自己,那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的呼声就不可能沉寂下去,而如果南明文武高官能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贵生活,那他们的斗志就可能被磨平,就好像南宋一样;而那些坚定的主战派,会成为邓名的眼中钉,不需要清廷动手,邓名为了自己的权位就会把南明的主战派统统消灭。
“如果邓名肯篡位就更好了。”遏必隆在心里琢磨着,如果南明之君得位不正,那他的主要精力就会用来镇压异己,当这一代人老去后,邓名的继承人也就不足为虑了。继承者不一定有祖先的军事才能,自幼锦衣玉食,更不会以小博大,为了虚无缥缈的功业而冒险让自己的富贵成空。
“奴才认为这个缓兵之计可行,”遏必隆对杰书说道:“不过我们还是要继续调兵遣将,如果邓名真被这个缓兵之计麻痹了,我们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