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从此盐引不再用军粮来换,而是向明廷缴纳白银来换取。”在于邓名说话时,周培公言语很克制,没有明确称呼明朝为前朝,但始终以清臣自居,他发现邓名对此没有丝毫的不快——真君子自有雅量——周培公对邓名的评价又多了一项。
“商屯必定荒废了。”邓名轻轻叹了口气,既然军粮换不到盐引了,那商人肯定不会再呆在边关义务劳动,经营那些土地了。
“正是,数年之内,商人就都搬迁回内地,而还给边军的这些土地,不到十年就再次入不敷出,再次被边军纷纷荒废或是租、售给别人。万历初年,九边仓储的军粮就纷纷告罄,万历君臣竭力供给,可惜陆输有耗损、海运有漂没;万历中叶,边军为生计所迫,沿街乞讨者有之,售妻卖女者有之;至崇祯朝,九边灾害连绵,军屯所获更是稀薄,崇祯君臣每岁征两千万以输边关,仍不敷所用。”
邓名听出周培公话中有劝说之意,湖广明军若不广泛征地开辟军屯,武昌的缙绅当然能收益,保住产业不失。不过周培公用来劝说的说辞并非他杜撰,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不怕邓名去查是否确有其事。
“军屯与国无益、与民有害,只是对军官有好处罢了,这并符合我双赢的思想。”邓名对周培公说道:“虽然很多地方我确实是鞭长莫及,不过我会尽力劝说虁东众将放弃这个念头的。”
周培公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桌面,由衷地感慨起来:“武人必须要受到节制,若是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是由提督和我这样的人来控制的话,无论最终胜负如何,破坏都会小很多,对百姓的祸害也会轻很多。”
邓名也称赞了周培公一句:“周知府才学过人,见微知著,前程不可限量。”
“呵呵,提督讽刺我了,若是在别人面前这句称赞我或许还敢受一下,但在提督面前哪里还敢猖狂?至于现在这个知府,那也是皇上的恩典……”虽然在场的除了周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