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朝廷开科取士,选士为官,这个消息通过各种渠道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交州、江东、荆州、冀州、并州、西凉,只要有驿站、商队的地方,士子总能得到想要的消息。
路途较远的士子早已经启程,他们不想错过这百年难得一见的机会;路途近些的士子也没有耽搁,他们指望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已经抵达下邳。
朝廷虽然势微,可是,官职却是实打实的。
文人士子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名扬天下,光媚门庭?
此番天下士子云集下邳,一决高下,岂不是天赐良机?
就算士子不求官职,一心学术,却也无法拒绝与他人同台较技的诱惑。
正所谓求仁得仁,求贤得贤,公开取士,正是求名求利的大好机缘,对于天下士子来说,说什么也不能错过。
若是能够在大比中脱颖而出,扬名立万只若等闲。
下邳,随着大比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士子蜂拥而至。
郡府内的衙役每一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为防不测,李贤只好抽调郡兵,让他们一同维持治安。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士子们虽然读了几本书,可是,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操着各不相同的方言,难免会有鸡同鸭讲的时候,遇到文雅些的,可能笑笑也就过去了,可是,如果针尖对麦芒,闹做一团也是常有的事
下邳令这几日愁的头发都白了,粗略估算,起码有七万士子涌入下邳,而且随着截止日的到来,这个数字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迹象。
这还要不要人活了?
终于,十日之后,万众期待的开科取士在徐州书院、学监同时拉开帷幕。
第一日,足有八万士子参加考试,尽管录取比例又低了几成,可是,士子们依旧热情高涨,他们每一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