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运笔如飞,将曲辕犁的造型画了出来。
唤来几名匠工营中的匠工,李贤取出图纸拿给他们看。
几名木匠看得啧啧称奇,这时候民间用的木犁是一种长直辕犁,耕牛在回头转弯的时候不够灵活,费时费力,可要是把辕犁制成这副模样,真的就能省力了吗?
李贤没有太多废话:“你们几日的功夫可以做出曲辕犁?”
木匠相互对视一眼,他们面对位高权重的州牧不敢搪塞,稍一迟疑便道:“就地取材的话,一日足矣!”
李贤露出赞许之意:“好,做出曲辕犁之后到村中寻一头耕牛试一试效果,有什么想法的话都可以再行改进。”
几名匠工都是心潮澎湃,如果这种曲辕犁真的利民生产,那日后朝廷赏赐起来也定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这时一位匠工忍不住低声赞道:“使君真是聪慧,不但精于兵事,竟然对农事也有研究。”
另外一人喝斥道:“废话,你莫忘了,水车也是使君想出来的!”
众人恍然大悟,数年来,青州、徐州的水车改造了无数良田,多少百姓因此获得了丰收。
有的乡民家中甚至为李贤烧香祈福。
中国的匠工从来不缺乏创意,也从来不缺乏努力,唯一欠缺的兴许就是动力。
李贤将曲辕犁的图纸交给工匠的时候,他特意提点过,只要日落之前造出木犁,他会重重有赏。
如今动力也有了,匠工们按图索骥,只耗费了一个时辰就造出了木犁。
不过想到李贤的叮嘱,一个年轻的木匠忍不住嘀咕道:“我咋感觉这木犁的犁头应该改的小些?”
另外几名年长些的木匠顿时喝斥道:“三儿,使君给了我们图纸,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出来就是有功无过,难不成你还真把使君的客套当旨令了呀。”
被唤作三儿的木匠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