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的投送兵力。
如今,李贤要走水路,这是什么意思?
陈宫初至徐州,还没见识过糜氏庞大的船队,可徐庶、陈登却早有耳闻。
李贤所言虽然震撼,然而,刹那之后,几人便纷纷反应过来,青州与辽东贸易多次,徐盛的神策军便有过乘船经历。
难道说,此番进取江东,李贤打算行船南下?
看来,水路运兵一事李贤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挑选神策军!
缓过神来,糜竺最为欣喜:“使君的意思是用大船运兵?”
李贤笑道:“不错,江东道路泥泞,谁也想不到我会反其道行之,不走陆路偏走水路,等到我大军抵达,便可以起到出其不意地效果”。
陈宫默然不语,对不理解的事务,他从不妄下决断。
徐庶等人却赞不绝口:“使君奇思妙想,我等佩服”。
三国时代,孙吴政权是水上运兵的先驱者,为了统治夷州,孙权令水军大将卫温统领万余兵马渡海南下,在此之前,历史上从未有水路大规模投送兵力的战例。
只要李贤大功告成,他将成为水路投送大军的先驱者。
无论在什么时候,创新都是令人钦佩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创新意味着莽撞,一旦失败,必定会沦为他人笑柄。。
如果不是李贤已经有过成功的例子(神策军奔赴辽东),如果不是李贤从未败绩的光辉过往,徐庶等人一定会劝李贤三思而后行。
不过,此时此地,众人却没有太多反对的意思。
李贤既然敢作出大军水运的决定,必定有了充分的准备。
与其劝阻李贤收回决定,倒不如仔细思量,完善其中可能的疏漏之处。
于是,在陈宫惊讶的目光中,徐庶等人纷纷建言,查缺补漏,李贤非但没有恼怒之意,反而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