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养胃的粥后,又来到书房中将今天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
说起今天最重要的收获,自然是三韩这里的推行汉化之策,之前陆洪提出大唐国内重要胡人,埋下日后的隐患时,就向他说起过这个政策,只是今天亲眼所见后,让他终于知道这项政策的深远影响,以现在三韩人的状态,别的不说,估计百年后,这世上将再无三韩人,有的只是被同化的汉人。
想到若是能在大唐也推行汉化之策的话,李治不禁有种热血沸腾之感,现在大唐国力鼎盛,而且军队也都是百战雄师,可以说要人有人,要财有财,本来正是向外扩张的大好时机。只不过这几年大唐扩张的太快了,先是吐谷浑、然后是高句丽,再接着是高昌,最后连整个北方草原都被大唐吞并,可以说在大唐的周围,除了一个四五五裂的西突厥和一个被打怕了的吐蕃外,再无任何的敌手。
但是这种过快的扩张,却也给大唐带来不小的影响,首先这些地方被打下来并不是扔在那里不管,而是在驻军,同时也在派驻百姓进去,然后发展当地经济,彻底的将打下来的地方消化掉,成为大唐领土的一部分。
不过这其中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地方被征服的百姓并不会立刻服从大唐的统治,比如像吐谷浑人、草原人等,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服从大唐的统治,但是背地里的小动作却是不断,而且只要一有机会,就有可能反叛,也正是为了防备这些人,大唐不得不在这些地方驻扎大军,结果使得大唐根本无力再向外征伐,白白便宜了西突厥与吐蕃。
想到这里,李治的眼睛一亮,郑重的将推行汉化四个字写下来,然后参考李愔定下的策略,再结合大唐的现状,将自己能想到的几条细则记录下来,并且用红笔标注。
不过在写完这些之后,李治却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而且还是一样十分重要的条件,应该还与推行汉化有关。但是任他想了半天,却还好像是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