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惊门 > 420、高簪髻,道人便如是

420、高簪髻,道人便如是(4 / 5)

出身的。

泽仁是听说石野的三梦化身之一回到芜城,特意从正一三山赶来询问芒砀山的事情,既然成天乐在此,恰好打招呼见礼。

成天乐以前只在道观里见过道士,在大街或者酒楼这种场所还是第一次遇见有人道装出行,难免有点好奇就多看了几眼。他曾在苏州见过泽仁的弟子履谦。履谦也是一名道士,当时却做普通的俗家打扮,将发髻散开、长发收于衣领后面,应该就是不想太过引人注目。

泽仁看出成天乐目光中的好奇了,面带微笑主动解释道:“成道友是否对贫道的装束感兴趣?我这四寸发簪便是正一门掌门的信物、自古流传的雷神剑。想当初贫道刚出山时,在齐云观及正一三山外也都是便装出行。因为那个年代人们见到的道人很少,于市井中总会引起好奇惊讶。而如今时代变迁,众人见各种装束渐渐习以为常,何况于道人?我出行时便以本来面目。只有如此,才可在世间让世人所见如常。”

有趣的是,这番话也伴随着一道神念,讲的是时代变迁和一种社会现象。倒退几十年,在一个小地方出现个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可能都令人感到惊讶甚至会引来关注与围观,而如今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前些年,有很多和尚背着香袋、穿着僧衣走街串巷,刚开始人们见了觉得很稀奇,但后来也不会觉得太特别了,不论这些人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

这说明时代的变迁使人们不断接受着新生事物。况且道士古已有之,道人着道装才是正常,当年便装出行是事出有因,如今道装行走世间才是道人本来面目。换而言之,如果总不这样,别人总会觉得稀奇,凡事都有一个开始的过程。

泽仁的话和神念看似谈的是装束,却仿佛另有含义,成天乐也若有所悟,赶紧向这位正一门掌门真人长揖行礼,并转达了对履谦道长的感谢之意。泽仁的气度很随和,并没有天下第一大派掌门的架子,又微笑着说道:“在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