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夺的计策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抛弃弹汗山,且战且退的同时一直变换行军方向,直到把汉军绕得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方。
顺利的话,逃亡的诸部将会在白山以北,濡水河源头附近的某个地方,与第一批掳掠汉民的部族骑兵会师,对穷追不舍的汉军进行夹击。
长老们反复推敲后,都认为这是个完美无缺的计划。
草原上辨识方向很难,要寻找一个确定的地方更难。在这里,只有山是始终不动的,河流都不能当做标识,因为那些河流经常会自行改变河道。很多汉人到了草原上,连方向都辨识不清楚,所以当年李广才会迷路,误了军期。
汉将赵云的勇猛更盛当年的飞将军,但他依然只是个人,而不是神,所以,他一路可能会杀伤很多部众,但却不可能发现慕容夺的计谋。
等到他兵乏马困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支生力军出现在自己身后,就算他是卫霍复生,也不可能有扭转乾坤之力。
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戈壁上的牧人们,虽然没有汉人那么多高超的技术和学问,却在辨识方向和寻路方面,有着很多让中原人无法理解,更无法掌握的手段。
凭借这方面的差距,他们能很轻松的完成分进合击的战略,对汉军进行夹击。
当然,前提是他们能顺利逃到预设的战场。
长老们不觉得这会很难,草原部落的特点就是人人都能骑马开弓,十几万人聚在一起,哪怕都是老弱妇孺,也不是五千骑兵能撼得动的。
若是传说中的具装铁骑当然另当别论,但轻骑兵,哪怕是再强的轻骑兵,也不可能强冲十几万人的防线。轻骑一旦失去速度,就会变得比步兵还弱,到时候十几万人一拥而上,用牙咬,都能咬死汉军。
不过,真正实施起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敢于奔袭弹汗山的汉军骑兵,远非他们臆想中的那么容易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