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一根筋,会为了刘虞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实际上,这些胡人和中原的豪强没多大两样。荆州就是最好的例子,刘表名义上是老大,但他的决策只有在与地方豪强达成共识时,才有实现的可能,若不然,他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他刚入荆州的时候的确一窝端掉了五十几个豪族,但那是在荆州四大家的支持下,对付的也是四大家的对头,所以才那么顺利。如果他调转矛头来对付蔡瑁或蒯越,死的必然是他这个荆州牧。
在幽州之战前,刘虞做这个幽州牧,最符合胡人和杂胡的利益。开战之后,形势就有所不同了。
“胡族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没有确切的情报,尚不得而知,但幽州的杂胡豪强肯定知道我骠骑军的名头,别忘了,当初他们之中可是有人亲身见证过的……”
诸葛亮指的是高唐会盟时,辕门射戟那件事,自负勇武的阎柔被青州众将压的头都抬不起来。那惊人的一幕带给他的,肯定不仅仅是屈辱,还有恐惧。
当时,随同刘虞来的,还有鲜于世家的重要任务,鲜于银。鲜于银加上阎柔,足以在很大的程度代表幽州地方势力的态度了。
结合以骠骑军一直以来的战绩,他们若还是自以为在正面作战中有什么胜算,那就不是自大的问题了,完全就是疯了,脑子不正常。
“子龙、文长二位在中山战场的活跃,更是将刘虞的实力削弱到了极点,没有了王门那帮人摇旗呐喊,刘虞顿时就变得势单力孤起来。而主公责令董卓下达的圣旨,更是将刘虞身上的大义名分剥离,对胡虏来说,他的价值已经很低了。”
“反观另一边,在幽州这样的地方,与大举北上的骠骑军和公孙军组成的联军作战,对鲜于辅、阎柔等人来说,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自寻死路了。而鲜卑、乌桓也没有与汉军正面搏杀的习惯,所以,在幽州决战,并不符合胡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