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戒备森严的军营,割了董卓的耳朵,然后一路从营里杀将出来。
事实一摆,高下立判。
早些时候,对待各路前来会盟的诸侯时,曹操是很热情的,比张邈还像东道主。可面对河内来人,他表现得却很冷淡。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过,被王羽抢了风头这件事,未尝不是重要因素之一。
有了王羽在,谁还记得他曹孟德当日也曾甘冒奇险呢?曹操再怎么有气度,也没法上赶子往王羽身边凑,他要是那样做了,肯定会被人说成甘拜下风,成就王羽的另一段佳话。
曹操也是个有大志的,他怎么可能那么做?
袁术是从南阳过来的,孔伷则是从颍川出发。根据他们一行人的说法,王羽的名声,在这两个名士云集的地方,已经无人不晓了。
名士们对沙场争锋的兴趣不是很大,大汉朝的名将太多了,再怎么惊人的战绩,都不足为奇。
以少胜多?谁能超过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兵强马壮,又有谁能强得过封狼居胥的霍骠骑?开疆拓土?谁能胜过收复河套,北逐匈奴的卫大将军?
刺杀国贼,则是个新鲜理念。
消息传到颍川、南阳后,不知多少名士在慨叹惋惜,恨不能以身相代,出现在王羽挥刀杀贼的那一刻……怎么就砍偏了呢?
如果王羽一刀砍死了董卓,大汉可能就会恢复和平,重现盛世之象;就算不行,兵灾的规模也会小很多,西凉诸将很可能树倒猢狲散,变成一盘散沙啊;如果……
诸多假设,诸多猜测,听过两地的情形之后,刘备甚至怀疑,王羽是不是故意砍偏的,他若真的一刀杀了董卓,还会不会有这种效果,真的很难讲。
如果董卓死了,王羽就是只个刺客而已,同样会轰动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士们关注的焦点,很快就会转向朝堂局势的演变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