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但是真正参与寻找的人却没有那么多。首先贾兰平和那些老院士是不可能再去实地寻访的,而一些人比如单家强、马尚都等虽然应邀前来,但是也有自己的一大摊的事情,不可能丢下来专门寻找化石,最多给一些参考,或者提供一些便利。
在和贾老的谈话结束后,不少考古界的老前辈纷纷过来和于飞打个招呼,本来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到最后延长到了半小时。
会议再次开始后,于飞和秦小衿坐到了马尚都、鲁遥思的身边。对于鲁遥思刚刚的解围,于飞表示了感谢。
鲁遥思却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小声的问起了于飞在曰本换取国宝的经历,看来也是位收藏的发烧友。
相比于之前,后面的会议内容就火爆的多了,除了战争毁坏论之外,每一种观点的学者代表都分别上台阐述原因和理由,有的还摆出了大量的史料。每一种观点似乎都能自圆其说,也都存在漏洞。
争论一直进行到晚上,各学派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别看在场的都是文化人,是专家、教授,而且大部分年龄也不轻了,但是争论起来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甚至于捋袖子,拍桌子……会议室变成“闹市区”,虽然空调开得很足,但是情绪激动的众人还是流了一身的汗。
在争论告一段落后,还是陈淳上台宣布最终的寻找方案。
对于京都人头骨化石的寻找将分成六个方向同时寻找。所有能够参加寻找的人员都将分别编入这六个小组,并指定一位组长。
这一下于飞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贾兰平听了他的话之后会微笑不语了,原来自己的想法和寻找方案不谋而合呀。
在确定分组规则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有些人觉得为了公平应该平均分配人员。也有人反对,认为寻找化石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根据学说的支持人数的多少分配人力。最终讨论很久,终于制定了一条折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