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程度。
毕竟,阿塞拜疆立国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不是有一个巴库的存在,人们甚至想不到这个国家。
而且,90年代的能源价格并不高。石油危机和能源危机也并非是研究的主流,不是专业关注巴库三十年的老牌选手,甚至来不及将阿塞拜疆作为研究的主体,埃利奇别伊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崭新的俄罗斯,崭新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还有崭新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若不满足,还可以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匈牙利,新时代的波兰和芬兰,新时代的东欧和西欧……
90年代简直是国际关系学的天堂,只要是一个人,能做到逻辑清晰,简明扼要,就能发表论文,多少专家,就是依靠着苏联解体混到了毕业论文,混到了讲师副教授的职称……
再过20年,回看九十年代的外交关系论文,熬白了头发的学生,绝对能喷出一口老血:
这样也行!
在这个会写作文就能写论文的美好的时代里,被分散了精力的中国学者,或者中国官员,就算想要给郭景祥提供更专业的信息,也是做不到的。
世界上美好的地方那么多,丑陋的地方那么多,冲突的地方那么多,研究者们又哪里在乎一个小小的阿塞拜疆呢?
反而是郭景祥这样的半吊子,他本身没什么分析能力,全指望着偷空得利。
如今的外交部和银行等专业部门一样,都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拔。郭景祥是老运动员,精华年纪里都学农学兵去了,要写一片思维正常逻辑清晰的论文实在困难,倒是阿塞拜疆这样的实务,容易让他赢得“通”的赞誉。
如此强大的诱惑之下,郭景祥忍耐一天已是极限。
第二天一早,他就直奔通讯处,将通讯员招呼过来,就小声道:“我说你记,准备发报。”
“是。”今天值班的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