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也不急,反正我大清兵强马壮,那下南京,活捉弘光小儿不过是时间问题,说不好大胜关就是灭亡明朝的最后一战。为山九仞,也不急于一时。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谨慎的态度正中了郑森的下怀。镇海军虽然经过宁乡军教官团的严格训练,是一个小号的宁乡军,可战斗力却无法同宁乡军相比。这时候贸然出击,定然不是阿济格的对手。
若是镇海军有个闪失,自己这一年来所花的心血全部白费不说,南京也将处于清军的直接攻击之下。而且,在此之前,孙元已经和他推敲过这一战将如何打。
按照孙元的计划,郑家新军先牢牢将大胜关守住,拖住安济格大军。等到宁乡军解决了江北之敌以后,再过江参战。如果大胜关实在困难,扬州镇水师也会逆流而上支援。
反正一句话:以守待变,以拖待变。
野战或许不成,但守住大胜关少年郑成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的信心来自经过教官团训练的精锐士卒,来自扬州镇支援他的大量新式枪炮,尤其是那二十门啥拿破伦八镑青铜炮。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军国利器,尤其是装上榴霰弹,一个齐发,覆盖几里地方圆的战场当不在话下。往城墙上一放,敌人若是排着密集阵型过来,那就热闹了。
当然,大约也是因为这种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日常的维护也非常麻烦。其中很多零件都需要经常更换,而这些东西也只有扬州镇能制作出来。比如丝杆,若是自己弄也能够生产,不过,用不几次就会坏掉,怎么也比不上扬州镇出品坚固耐用。
定下了坚守的战略之后,郑森很自然地知会了自己的两个顶头上司,大学士王铎和上江总督朱大典。
朱大典自从被王阁老用金瓜锤打成脑震荡之后,一直无发视事,如今还呆在南京城里养伤。不过,对于前线,他还是很关心了。镇海军这边同他也是通畅的联络渠道。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