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召他问话的,看来已经没有必要。”
瞿式耜点头:“按照士林规矩,中式考生明日应该去我下榻的驿馆谢礼,拜师的。如果你找那周仲英问话,可过来。”
没错,黄佑想问的就是周仲英为什么饿昏在考场之中,地方官给他的那十元钱路费究竟去哪里了?如果真是被地方官贪污了,嘿嘿,说不得要替孙太初行军法了!
连考生的路费都敢贪墨,这人胆子也实在太大了。如此一来,岂不是伤了士之心,扬州镇以后还怎么争夺人心?
据说黄佑所知,通州知州本是前崇祯内阁首辅杨嗣昌的随从,叫俞振龙。当初卢公在巨鹿殉国之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派了三个心腹随从去查看。其中一人就是俞振龙。
俞振龙察看之后回北京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
就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这样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最后,又捏造了一个罪名将其充军。
后来,孙元念到此人的情义,就想了个法子将他救了出来,留在身边。这些年,俞振龙一直跟随孙元,最后做到了通州知州一职。
按说,如此一个忠义之士,断不会做出贪墨之举的:俞振龙啊俞振龙,如果干出这事的是郝肖仁,我倒不意外,怎么就是你呢?
黄佑又是痛心,又是愤怒,又是惋惜:
无论怎么看,这个俞振龙是必须斩的。
次日,黄佑总算在瞿式耜下榻的驿馆里见着了周仲英。
按照士林的规矩,中式的生员会在张榜后去拜见大主考,算是正式拜师,成为他的门生。明朝文官最重门生同窗同年关系,一但这种关系确定,将伴随终生,以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