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已是彷徨无计了,问计于妇人了,早你做什么去了?
她在秦淮河出身的那群女子中地位最尊贵,嫁得最好,又自来是心高气傲的性子。当年嫁给钱谦益的时候,也不知道有多少姐妹羡慕嫉妒恨。
可如今丈夫迟迟不得朝廷任命,她也是急了。
柳如是虽然已经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却故意笑道:“老爷你说马瑶草把持朝政,其实也是担心过度。马士英如今也不过是兵部尚书副都御史,仍总督凤阳,他好象还没有入阁吧。朝廷草创,监国将来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还得靠东林诸君子。如果不出意外,内阁依旧是以史宪之高公为首的局面,乱不了。”
“事情恰恰就出在内阁人选上,拥福派也想染指啊!”钱谦益又长叹一声:“前阵子,朝廷议公推内阁人选的时候就出了变故,被人一闹,竟让马士英入了阁,真叫人想不到啊!”
柳如是:“什么变故。”
“夫人且听我说下去。”钱谦益苦笑道:“当初百官公推内阁人选的时候本只定下三个名额,毕竟我朝只剩东南半壁江山,若是阁臣设置太多未免人浮于事。”
说着话,他就将这场朝廷的风波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明朝内阁刚起初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皇帝顾问机关,一般都由六部尚书或者侍郎担任,并不是一个种官职,有点类似现代社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顾委。
阁臣的名额也没有一定之规,少的时候设三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一个阁员。
正常的时候则有六人,最多的时候达到八人之巨。
如今的留都朝堂上全是东林党人,虽然他们被江北四镇的大军逼得不得不接受福王登基的事实,可内心中还是不甘的。还好,公推内阁辅臣一事可以由他们说了算,因为按故例在公推这种政事上,五府都督勋臣不入班行。也就是说,朝廷选拔内阁阁臣的时候,勋贵和武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