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是边军低级军官出身,文化和战斗素质都非常之差。问题是,以孙元现在的人望根本就没有可能吸引人才。没办法,只能自己培养了。
这几日因为军务实在繁忙,而部队在血战之后也需要休整,这个检讨会也一直没有开。
孙元从滁州到泗州,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两场战役的得失,已经有了腹稿。今日白天打退了贼军的进攻之后,高迎祥好象也丧失了斗志,从下午到现在,再没派出一兵一卒攻城。孙元得了这个空闲,索性磨了墨,将自己的思路记录纸上。
等写好,待到战事平息,回到宁乡之后,再招集军中总旗以上军官集中学习。
停了停,孙元首先提到火枪兵:“火枪兵战法的关键是严格的纪律和装填速度,作战事,需要同时射击,在阵前形成一道严密的火网,阻挡敌人进攻。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装填。”
“按说,这种战法也算是具备一定的先进性,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不过,我却有两点考虑不周:一,以燧发枪的火力投送能力,并不能将来袭之敌彻底挡死在阵前,尤其是遇到骑兵冲锋,一轮射击之后,敌人已经冲进我军方阵。接下来,等待我军将士的,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大屠杀。这一点,却是我考虑不周,甚至有些想当然了。”
想到这里,孙元心中微微感叹,又暗自庆幸。幸好自己从清流关一战之时就发现这一战术的重大缺陷,这才赶鸭子上架,用十来天时间速成了一支长矛兵。如此,才勉强在滁州大战中以长矛森林抵住了李自成的骑兵冲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仓促成军的后果是,长矛兵几乎被人吃掉一半,死伤极为惨烈。
回宁乡之后,还得从俘虏的流民中抽调精壮,补充进军营。
这次滁州大战,长矛手不过训练了半月就仓促上阵,如此才遭受巨大损失。还好,此战之后,几年之后南方也不会发生任何战事,正可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