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不来滁州了,我好好的一个勋贵子弟,来当什么军官啊!
如今这模样,根本就捞不着仗打,又从何建功立业?
是的,我虽然也是勋贵子弟,可出身却不太好。将来即便有好处,也会被别人给分了。而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却都推到我头上来。我在外面风餐露宿的时候,他们大概还在中军大帐和滁州城中酣睡吧!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谁叫我出身不好呢!否则,鬼才肯来这里吃苦?
实际上,来范景文军中效力的勋贵子弟的出身也并不比汤问行好上多少,也没有继承家业的可能,这才想着来滁州捞点功绩,也好谋个好的差使。只不过,别人虽然是庶出,好歹也是录入家谱的。我汤问行却是一个烟花女子所生的孽障,地位比国公府中的奴仆还低。
一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汤问行心中微微一疼。
他姓汤,又是南京来的勋贵子弟。就算是再笨的人,也知道他出身名门。
没错,汤问行的先祖正是明太祖开国时的勋臣信国公汤和。
这次来滁州,和别的勋贵子弟一样,想的是看能不能在这场可以说已经预定的胜利中分点功劳。只可惜,他因为身份地位实在卑微,别的勋贵子弟并不拿他当自己人看。
大冷的天,还派他出来督导辎重运输,喝了一夜西北风。
可他又能怎么样,要想在贵胄子弟的圈子里混下去,就不能不低头。
天已经完全亮开,手和脸早已经冻得没有感觉。忙碌了一整夜,所有人都没有力气,无论是士卒还是民夫,都懒得说话,这正是一个人最疲乏的时刻。
一阵狂风袭来,身边老营中先前还耷拉着的旗子呼一声,同时展开。就在这个时候,汤问行感觉脚下一虚,竟打了个趔趄。
与此同时,有细密的水珠子扑在面上。说来也怪,这些水滴竟带着一丝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