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但尼格不想因为自己而让本就贫困的寨子,变得更加贫穷。毅然退学回家,接收了镇上的教育部门的聘请,成为当年他就读小学的代课老师。教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山民子弟,一个能够走出大山了解世界的知识。
听到这个看上去似乎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尼格,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善心,吴道也是深受感动。得知这里的孩子,都有着跟山外孩子不一般的求知欲,但有时候他们连基本的课本钱都没有。往往清早踏着晨光下山,傍晚在返回村子。
有些比尼格寨子还远的村寨,那些学生更是周一背来五天的米菜,就住在山下那间已经建立了十多年的小学里读书。非但没感觉条件艰苦,还学的非常用心。只可惜,这种师资不足加上条件有限,从这些山村小学走出的学生,到了初中跟高中往往跟不上城里的孩子。
在这种一切以分数决定成败的年代,他们想出人头地无疑更加困难。况且到了镇上或者县城,那怕学费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在外面的开销也足以令这些贫困的山民承担不起。
正是陷入了这种如同恶姓循环一般的困境,让居住在这片大山之中的山民们,世代过着贫苦的生活。年年都是靠天吃饭,偶然能获得的收入,更多都是从这片茫茫的大山中赚取。但赚取到财富的同时,他们也会时不时的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尼格不愿意拖累村民,毅然返回山村,就是不希望看到跟他一样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还窝在这偏僻的小山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变化到底有多快。那怕就是教会这些山民的小孩读完小学,至少能够让他们在与吴道对话的时候,比其它大人更加顺畅。
这样一来,等这些读过小学的年青一代成长起来,那怕就外面打工赚钱。也不至于向山寨中的大人一般,到了外面根本就无法与人沟通。
象尼格这样的民办教师,他们能享受到的待遇,无疑比山外的老师所能享受到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