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帮着看东西的老板们才不愿意浪费精力,这一类物件,不是名家作品,送礼都不好意思出手。
但是情况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随着拍卖的进行,现场的气氛渐渐热烈,报价的人也多了起来,不少特征比较明显的真品竞争的格外激烈,成交价比外边的拍卖会也差不了太多。
这是怎么回事?吴迪沉吟了一会儿,用眼色示意离他不远的张飞出手,将正在拍卖的康熙朝的青花瓷独钓寒江内画鼻烟壶拍下来。
因为鼻烟壶类的拍品比较多,这件明显出现了冷场,但是仍然有十几个人在竞争,最后一刻,张飞看了吴迪一眼,直接出价一百八十万,才险险将鼻烟壶拿到手中。
吴迪一直冷眼旁观,等到拍卖进行到中段的时候,他再次出手,报价一件牙雕观音像。
这次和他抢的却不是刚才他留意的那几拨人,想必是真的有人认准了这件东西,最后在一百二十万的价格上他选择了放弃。
慢慢的,他喜欢上了这种拍卖的节奏,是生是死一分钟见分晓,可比那些所谓大公司的拍卖会有意思多了。拍卖师一个劲的在台上叨叨,反复重复一个报价,台下各个绞尽脑汁的算计,一件好东西抢个十几分钟还算是快的,那速度跟这一比,简直就是拉车的蜗牛,比背着房子跑还要慢上不少!
而且他也发现了刘三坚持这么拍卖的好处。他事先分析的倒是清楚,可是这是过百人的现场,而且大多不是专家,他们是会被这里的气氛影响的。随着一声声报价催命般的喊出,大家都觉得肾上腺分泌加速,大脑亢奋,由不得你不跟着一块报价,就好比一个乱哄哄的演唱会,听着听着你就跟着节奏吼起来了。
这会儿吴迪也知道了那个中年拍卖师凭什么能站在这里了。他挑动气氛的水平可能确实差了点,但是耳朵真尖,对最高报价的把握竟没有出过一次失误,显然是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而且成绩还很不错的